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發布時間:2021-12-07
每到春耕播種時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臺創園內的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大田里,萬千鷺鳥在旋耕機身前身后嬉戲覓食,形成一幅精美又和諧的田園畫卷。這一壯觀場面不由得令來往行人駐足觀看。
據了解,喜洋洋公司于2017年獲批創建國家綠色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4年來,示范區以水稻種植為核心,建立6000畝核心區,輻射周邊鄉鎮6萬畝水稻種植區;建設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品牌篩選、育苗方法、插秧技術等多個方面實現標準化百分百覆蓋;通過標準化種植方式的示范推廣,農戶種植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隨之年年遞增。
質量管理標準先行
臺創園是安徽省六大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占地約7萬畝。田成方,水相通,基本設施較好,農業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早,農業資源、人才、技術相對集中,是現代農業技術集中應用與展示區。
據了解,示范區項目就建設在臺創園內。為保障示范區項目順利進行,廬江縣政府及時成立國家綠色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h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臺創園管委會、喜洋洋公司以及大專院校等多方聯動,建立了工作協調機制。
質量管理,標準先行。圍繞稻米種植與服務,喜洋洋公司采用或制定了相關標準、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32項,開展配方施肥、精準植保、育插秧技術、質量追溯、農業服務等專題研究。示范區與中華供銷社商業機械研究所、安徽省質量與標準化研究院共同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試驗站,以社會化服務手段促進標準實施。截至目前,示范區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5項、省市級地方標準7項,逐步形成了綠色水稻生產與服務標準化體系。
“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
“我承包了260畝土地種植水稻,以前人工種植時購買稻種、雇工插秧成本在17萬元左右。去年與示范區合作,購買其育成的秧苗,再請他們用插秧機機插,成本降低至12萬元左右?!苯?,廬江縣臺創園施灣村水稻種植大戶孔祥龍說著自己的“種田經”,開心不已。
據介紹,示范區十分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做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干”的思路,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及方式不斷完善,為廣大農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示范區成立了全程農事服務中心,組建了農機、植保、種植三個合作社,建設了4座育秧工廠、1個智能配肥車間、1個農機大院,具備5000多平方米倉儲設施,可為合肥市近30萬畝水稻種植提供保姆式服務,涉及農資供應、機械施肥、耕作、代育代插、植保飛防、收割、烘干倉儲、訂單收購等各方面內容。
為了進一步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效能,示范區與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成立喜洋洋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目前,工作站已匯集專職或兼職農業科技專家20多名,積極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機械、新技術、新模式實踐應用,面向農戶一對一制定《農事指南》,并每年開展集中培訓3至5次,為農戶答疑解惑,解決實際生產技術難題,著力打通農業社會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標準化讓農業更美好
“時值端午插秧忙,又擺盤子又起秧;顆成顆來行成行,盼望小苗快成長?!泵糠瓴逖砑竟?,喜洋洋人經常會念起這首打油詩。如今,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效率。
水稻代育代插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中的難點、重點,是制約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核心薄弱環節。示范區圍繞這項服務,建立了合肥市工廠化育秧工程技術中心,開展技術應用研究。
在安徽省質量與標準化研究院協助下,示范區將實踐過程中積累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經驗總結提煉成標準,制定了省級地方標準DB 34/T 3165—2018《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服務規范》,對水稻機械化育秧基礎條件、育秧流程、秧田管理、質量管控、服務規范、監督與反饋等內容予以明確規范,大大提升了代育代插服務效率,廣受農戶好評。示范區還積極舉辦機插秧大賽,多次開展標準宣貫培訓活動,引導農戶主動學習并應用標準,極大地提升了區域水稻全程機械化標準化水平。
傳統農民種水稻憑經驗、靠感覺,臉朝黃土背朝天。如今,在示范區農戶的眼里,手機不只是通信工具,還是水稻種植的“指揮棒”。
喜洋洋公司董事長王宜坤同時也是一名農業科技“特派員”。他點擊自己手機上的APP,示范區水稻種植的各個環節便盡收眼底?!癆PP設置了多個功能模塊,可以實現水稻種植全程監控、田間管理遠程控制、農業技術遠程服務?!蓖跻死ふf,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基于標準化水稻種植方式的推廣。如今,絕大多數涉及標準化生產的農活兒都可以通過APP遠程操作,不再需要農戶“親自”去干了。
依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互為支撐的綠色水稻標準體系,示范區建立起綠色、優質、高效、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先后建立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2.6萬多畝,帶動農戶760多戶,示范區稻米產品全部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本報記者 劉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