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時間:2021-03-10 16:01
本報訊 (記者 李 春)12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在京召開發布會,以中英文雙語形式發布《中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發展研究報告(2020)》。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持續發力、全面強化、成效顯著,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加大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經驗”和“中國樣本”的國際影響力,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在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兩家單位的指導支持下,重點選取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模式作為分析樣本,編制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年度報告。2019年,在“雙12”購物節正式發布業內首份年度報告。2020年的報告延續2019年模式,結合抗擊疫情的熱點、多方共治的特點和保護工作的難點,展現電商知識產權的發展狀況,并對保護標準、跨境電商兩個重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商行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發揮了促發展、保民生的重要支撐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至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9127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1至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5619億元,增長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2%。上半年,微信小程序成交總額年同比增長670%,目前已有近10萬商家開通小程序直播。各大平臺還開辟“戰疫專區”,免費為農民及小商戶提供線上經營培訓,手把手幫助經營者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開展探索和嘗試,利用平臺優勢建立特色品牌。
報告顯示,政企合作、權利人與消費者合作等多元社會主體協同的社會共治,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2020年,在各方努力下,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成效顯著。各平臺企業切實履行義務,細化平臺內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則,各大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入駐數量不斷提升。例如,阿里巴巴集團知識產權保護平臺設置更嚴格的商家入駐審核機制,從身份、資質兩方面入手審核商家;對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許可的店鋪和商品,采取“人工必審”制度。96%的知識產權投訴在24小時內被處理。
報告深入分析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操作、業態發展和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圍繞我國首個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報告介紹標準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確立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最佳實踐,指導中國乃至全球區域內的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行業實踐,兼顧創新激勵發展和市場秩序維護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面對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的全球挑戰,報告呼吁各國積極開展合作,圍繞國際規則協調、國際執法協作、跨境保護服務和創新糾紛解決機制,共同探討知識產權相關保護規則,確??缇畴娚探灰醉槙?、知識產權保護得力。